深秋季节,秋高气爽,很适宜运动,很多学校也更喜欢在秋冬季节推广长跑、足球等大运动量运动,因此,预防学生运动损伤变得尤为重要。尤其在秋季,早晚温差大,学生着装薄厚不一,很容易引起疾病,这也是非常值得预防、注意的一点。以下,对各学校就一些运动损伤及秋季运动注意事项简单的做一个管控建议。
一、要关注温度变化,合理着装。
秋天温差较大,要根据气温变化随时增减衣物,避免感冒。秋季早晚气温低,而锻炼时一般出汗较多,稍不注意就有受凉感冒的危险。因此,不要穿着单衣到户外去活动。在体育教学课程当中,教师应适时地引导学生脱去厚重的外衣。运动量也应控制在既达到了锻炼效果、强度又不要过大的范围内。在运动过后,老师应提醒学生及时穿上外套,进行保暖,避免引起感冒。
二、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对于任何一种运动来说,准备活动都是必须的,不要突然开始运动,也不要突然停止运动。人的肌肉和韧带在秋季气温较低的情况下黏滞性较高,因此,在运动前老师要带领学生充分做好热身活动。在热身活动中,动作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完全拘泥于简单的教学模式,长时间、内容丰富的热身活动不仅会让学生身体适应运动环境,也会使学生对接下来的运动更感兴趣,更加投入。
三、要注意运动项目、场地、器械及运动量的选择
1、运动项目的选择:根据冬季天气比较冷和学生上体育课兴趣不高的特点,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比较容易组织、运动量相对较小的内容进行教学,既预防了运动损伤的发生,又起到了体育课锻炼的效果。比如:男生可以选择篮球、游戏、羽毛球、拔河、健身操,武术等运动项目;女生可以选择健美操、游戏、跳绳、羽毛球、舞蹈等。
2、运动场地的选择:上课前教师要充分备好课,尤其是要了解好场地的情况。要选择场地平整,安全系数高的地方进行授课,避免因为场地原因造成不经意的损伤。因为平时的教学中发生的运动损伤有很多是因为场地原因造成的。
3、运动器械的选择:在选择器械上要充分考虑器械的安全系数,运动前,指导老师或代课老师应针对器械的安全性进行认真遴选,排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4、运动量的安排:每节体育课的运动量要安排中等强度,避免学生因运动量过大体力不行而造成损伤,同时也避免因大运动量活动出汗过多去上文化课而造成感冒生病等,造成了相反的效果。
四、要改变传统教学习惯,传授学生必要的安全知识
上体育课时,虽然老师从各个方面准备的都比较充分但也很难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心理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造成的,因此必须在做好平时安全知识培训工作的基础上同时做到以下几点:
1、每节体育课课前,老师要及时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并在活动中监督管理。
2、要教给学生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及面对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办法。
3、利用理论课时间专门进行学生运动生理和秋冬季如何预防运动损伤的讲座,使学生明白人体的运动原理,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比如明白运动的循序渐进的原理,养成良好的准备活动习惯;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安全自救知识,避免因盲目就职而造成更大的损伤;使学生从心理上对安全引起足够的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