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是指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而校园正是人群活动密集场所,疾病更易传播,春季易高发,风险隐患极高。
一、春季校园传染病类型
春季主要有以下两大类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由病毒、细菌、支原体等病原体通过呼吸道传播、感染的疾病。
常见有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肺结核等。其中流行性感冒、肺结核极易在校园传播。
消化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病人的排泄物(如呕吐物、粪便等)传播的,是属于病从口入的疾病,病原体随排泄物排出病人或携带者体外,经过生活接触污染了手、水、食品和食具吃入体内而感染。
常见有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细菌性痢疾、脊髓灰质炎(即小儿麻痹症)等。其中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极易在校园传播。
二、春季校园传染病特性
温差变化:春季来临,天气多变,由于气温的不稳定,人体内环境很难与外界快速适应,人体的免疫力相对低下,蛰伏了一冬的细菌、微生物等都开始活跃,侵袭人体,特别容易引起传染病的发生。
高发场所:学校、托管机构人群聚集,流动性大,接触面广,极易发生,且发生之后很容易引起爆发扩散。
高发人群:儿童和老年人由于免疫力不完善或免疫力低下,抵御病毒侵害能力较弱,成为传染病易发人群。
三、春季校园传染病防控
1、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进行防控: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为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有大规模传染病发生的时候,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即可有效的控制传染病的流行。我们预防传染病的各种措施,即是分别针对三个基本环节中的某个环节的,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控制传染源: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蔓延。患传染病的动物也是传染源,也要及时地处理。
(2)切断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可以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
(3)保护易感者: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注意保护易感者,不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并且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对易感者本人来说,应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2、从生活中的具体细节进行防控:
(1)提高预防意识:通过书本、网络等途径多学习、了解防病卫生知识,树立正确的传染病预防意识。
(2)多通风: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通过阳光中的紫外线对房间杀菌;也可用食醋熏蒸房间,起到消毒效果。
(3)接种疫苗: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可通过接种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
(4)保持好的卫生习惯: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同时还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勤换洗衣物、晾晒被褥。
(5)加强体育锻炼:适当增加户外运动(跑步、打篮球等),能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对人的呼吸系统也是很有益的锻炼。
(6)生活要有规律:生活不规律易使免疫系统功能减弱;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免疫力。
(7)衣食细节要注意: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减得太多;特别在气候干燥,空气中尘埃含量高时,要多喝水;注意多补充些鱼、肉、蛋、奶等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以及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增强抵抗力。
(8)切莫讳疾忌医:当自己或周围的人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气短等一种或多种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医并报告给相关部门,切忌不当回事,更不可自己胡乱吃药,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